怡情養性在木華——記古典家具收藏鑒賞大家林宇先生

人物|小小2023-06-02
閱讀:337951

北京,初夏的一個下午,2023中國宮廷家具論壇正在進行,著名古典家具專家張德祥與來自北京故宮博物院的5位專家,以及全國各地的紅木行業大咖云集于此。作為業界和收藏界的代表,林宇先生也結合自身經歷做了精彩發言與分享。

說起林宇,許多人是在類似行業高端會議或游學、培訓等活動中認識他的。談到行業里的一些人一些事,他總是信手拈來,因而大家都以為他也是一位一直從事紅木生意的老板。時間久了才知道,原來他是一位收藏鑒賞大家。確切的說,他是一位十分懂行且資深的紅木古典家具收藏鑒賞大家。他的懂行、資深,正是因為他在這個圈子里介入的久,介入的深。

其實,林宇先生是在大宗商品金屬礦產圈里打拼了30多年的商業精英人士。在他們的圈子里,林先生同樣是風云人物,事業上更是風生水起。他尤其在經濟走勢、風險評估和市場預測方面,他總是有著超出常人的精準判斷力,因此在業界有著良好口碑,也備受尊重。被同行們稱為業界翹楚級的人物。他曾先后就職于三家世界500強的跨國集團。他在不同的公司里任職高管,足跡遍布美洲、歐洲和亞洲的許多國家和地區。專注紅木研究之前他已經有了十幾年的收藏經歷。那個時候作為集團公司亞洲區董事總經理的他就開始玩兒起了跨界,這種愛好是出于對黃花梨的鐘愛。他的興趣還包括對翡翠、瓷器等藝術品的喜愛。而在這些興趣愛好中,他對中式古典家具藝術愛得最深,鉆得更透,也最是情有獨鐘。10多年前林先生發表的《我和黃花梨過日子》,就頗受業內外人士的喜歡,轉發和引用他的這片故事作為黃花梨介紹的企業網站上進行宣傳的不在少數。

實際上,林先生進入古典家具收藏,最早還是從古典老榆木開始的。出生在北京的他對中國傳統文化有著濃厚的興趣,所以他對帶有歷史符號的器物的喜愛,對他來說似乎就像是與生俱來的。1999年,一次偶然機會,他在北京通州覓到了幾件老榆木的明式供案、太師椅和一駕裝飾精美木軸木輪的傳統轎車,這幾件古典家具映入眼簾的瞬間就被他一眼相中了,隨即他與老板談妥成交價格并委托老板給予必要的修復。這次出手應該算是他進入收藏的開篇吧。之后有幸接觸到了黃花梨古典家具。他對黃花梨的興趣在與黃花梨接觸的那一刻便被黃花梨的天生麗質和它所散發出的天然幽香所吸引。對黃花梨的喜愛,可以用癡迷來形容。人的興趣就是這樣,一旦癡迷,就更想鉆研學習。而越是深入的研究,興趣也就更濃。也越是掌握了專業知識,就越能感受到它的魅力和價值所在,也就越能感受到黃花梨帶給人內心的快樂,林宇的收藏之旅正是在學習和收藏中不斷提高和完善的。

說起喜愛黃花梨(海黃),林先生首先強調,由于它是中國獨有的樹種,又生長在海南,這自然就更有親近感了。更重要的是由黃花梨的特質決定的。黃花梨有著獨一無二和變化萬千的天然紋理,它從不重樣的美麗圖案可畏是巧奪天工般的天然藝術作品。再加上它自然散發的幽香氣息,配以中國傳統明式家具的簡約線條和榫卯結構,造型優雅的文人氣質得以體現的淋漓盡致。這一切呈現真可謂天生麗質、舉世無雙。


黃花梨不但有“魔性”,還有藥性,它有安神、降壓和舒緩壓力的特殊功效??!林先生舉例說:商人在生意場上奔走忙碌,每個人心里都有很多無形的壓力,有的時候夜里也會遇到睡不著的情況。(林先生自己布置了兩間書房,一間是配備電腦的,另一間是中式畫室,讀書寫字專用)。當遇到情緒緊張難以入眠的時候,他就索性起床穿好衣服,靜靜的走入書房打開古典款式的臺燈,把墨汁緩緩的倒入硯臺中,取出一只毛筆緩緩的蘸墨,等待墨水浸透毛筆,然后在展開的宣紙上書寫開來。這時墨香伴著黃花梨的木香,交相呼應,在盡享揮毫潑墨之間令自己緊繃的神經隨著墨跡伴著黃花梨的木香在不知不覺中沁入心脾。在那一刻自己的內心會感受到一種安撫和一種釋然。抬頭仰望背景燈襯托著的穹頂,此刻的身心會感受到一種特有的平靜,這種感覺能把人從起伏的情緒中快速轉入平和與舒緩中,令整個人的思緒得到了安撫還能讓自己以最有效的速度入定。這種神奇淡淡的味道能起到的作用能讓人體會到什么叫余音繞梁三日不絕的魅力。黃花梨的魔性和美好在這一刻被發揮與享受的真可謂是淋漓盡致。在不知不覺中他緊繃的神經就得到了必要的放松,而此刻也就有了該回到臥房入睡的狀態。后來他也經常把這種屢試不爽的解壓方式介紹和分享給周邊的一些好朋友,有的朋友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在他的引領下開始嘗試使用黃花梨家具,當然這種奇特的效果也都得到朋友們一致的認同和肯定。

回憶起收藏的經歷,林先生說,他真正開始收藏黃花梨古典家具是從收藏了素有黃花梨教父之稱的楊波的元亨利那里的一套皇宮圈椅開始的。從那一次他與楊波成為了朋友。林先生接下來也認識了楊波的姐姐楊燕(北京皇林苑古典家具公司老板),由于林先生對黃花梨特有的愛,他便又成了皇林苑家具公司的坐上賓,也自然又成了皇林苑的大客戶。與此同時,林先生開始經常參與中華木工委舉辦的研學考察、技術培訓等活動,其間也結識了更多新朋友,也有機會接觸到國內知名黃花梨企業的老板們。所以也就成為了更多紅木領頭企業家的客戶。儼然他成為了一名業內人士。但與眾不同的是,他依然還是玩兒收藏的。最令林先生開心和津津樂道的是當年有幸收藏了中國工藝美術雕刻大師林慶財先生親自完成的,在一塊黃花梨油梨上隨型而雕的清明上河圖浮雕作品。此外,他收藏的雙月洞門黃花梨架子床被收錄在《中國紅木大典》中是該書中床榻類的第一張大床。著名古典家具專家胡德生老師和張德祥老師對這張月洞門架子床的選料、手工雕刻工藝、藝術與造型都給予了相當高的評價。說到藏品中的收藏經歷和故事那真是滔滔不絕,畫面感十足。對啊,每當看到林先生收藏的三圍獨板羅漢床、圓包圓畫案和那只紫油梨交椅時,都能勾起林先生想當年與其他藏友間對藏品藝術價值的認知,出手時機進行比拼和博弈的故事都是展現林先生獨具慧眼、從不拖泥帶水的行事風格才能順利拿下心愛之物,并在之后享受勝利成果的最好見證。這一點到現在林先生的老朋友陳今良先生、魏金鵬先生都對他收藏掐尖兒藏品的能力和行動力贊不絕口。文玩界里有人以為,玩有年代的古董才叫收藏,玩兒新活的不多,但林先生不以為然。林先生認為,家具的收藏與使用的價值是最有魔性的方面。它能更好的見證使用與收藏可以是同一個起點,但只是路徑不同。使用者基于環境而搭配喜愛的家具,起于使用,終于使用。而收藏家靠的是眼力,要有一雙善于發現經典之作的慧眼。他認為那些富有收藏價值的器物必須要滿足材、型、意、韻四方面的基本要求。這也是一件收藏級家具的基本保證。只有在這樣的前提下才有可能成為收藏品,才具有收藏和使用的價值,方能入眼方可收入囊中。所以,收藏家一定也是一名鑒賞家。這一點林先生強調超強的專業知識是創造財富的根本保證。而這一點除了勤奮的學習知識,天賦一定不能辜負的,這就是對它的愛。

林宇(左)與著名古典家具專家張德祥合影

說起來,從2000年到現在的20多年里,林宇先生收藏的器物可謂豐富多彩。他特別鐘愛黃花梨和紫檀家具,相比之下對黃花梨的偏愛更多一些。近10幾年他也收了一些上品的金絲楠家具,手頭自然也少不了高材存料。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在古典家具方面的學識和鑒賞力可謂有目共睹。也經常被業內外的人們邀請去“掌眼”。隨著時間的增長和不斷的鉆研,林宇先生已經是一位業界公認、并廣受尊敬和好評的古典家具收藏鑒賞大家了。林先生曾作為專業嘉賓,被邀請參加了廣西衛視錄制的《收藏馬未都》、江蘇衛視錄制的《職來職往》等收藏鑒寶類節目的拍攝活動。播出后受到粉絲們和業界人士的好評和喜愛。

聊到未來,林先生說,收藏畢竟屬于一種愛好,是陶冶身心的過程,也是生活的一部分。但如何能更有效的傳承中國古典家具是他最大的愿望。所以他覺得如有可能,他也想選擇一些可以有代表性的器物推到海外,在海外建立一個展示它們的空間。比如利用海外的民宿和酒店,用中式元素裝點和襯托酒店的環境,讓住店的客人一走進民宿和酒店就能感受到來自中國的文化符號。讓海內外的華人在旅游觀光的時候,也能有一種賓至如歸的感覺。不僅自己開心,也讓客人樂在其中,享受這種沉浸式體驗中。讓更多的旅行者們以這種方式接觸和觸摸到中國古典家具并帶給他們不同感受。讓中式家具獨特的藝術魅力得到更多的傳遞。這個過程本身也為傳播中國傳統文化做了一些實事,這也是一種讓中國古典家具走出去的一種思路和嘗試。為在海外宣傳中式文化開一個好頭,讓更多的人群能在使用中感受中式家具獨特的選材之道和它所能展現出的藝術魅力。這無疑是作為一名收藏家和鑒賞家最愿意與人們交流和分享的魅力所在。

分享:

木作視界
木作七千年
木作中華手機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