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下的收藏——出土金絲楠陰沉木與古器物研學考察現場直播紀實
3、4月之交的中原大地,正是春暖花開的時節。3月30日,我們從北京出發去鄭州。這時候的北京樹木剛剛冒點小綠芽兒,而此時的鄭州,已是樹綠花紅,估計能比北京早上一個星期。
我們是開著直播車從北京去鄭州的,新冠疫情解封后,中華木工委組織的第一場研學考察是在河南。木作中華手機臺的任務是配合研學考察進行現場直播。
這次研學考察主要針對的是金絲楠陰沉木和出土金絲楠古器物。行里人對陰沉木還是了解的,有些企業也有收藏,但量比較少,能有個一根兩根的就當寶兒了。河南收藏家李諭卻玩出了大名堂。他收藏的金絲楠陰沉木多達千余噸,光鄭州的第二倉庫就匯集了80多車。那可是30噸大卡車的80多車??!李諭把它從四川拉到了鄭州黃河大橋下邊的桃花峪。
第一場直播
像這樣存放陰沉木的庫房,李諭先生共有三個。3月31日下午,研學考察首先從這桃花峪第二倉庫開始。李諭先生拿著手持麥講解,大家跟著他,一邊聽他講一邊跟著看。
我們的5個攝像師也只好跟著他在木頭堆里上躥下跳。我們的直播車這時候就發揮作用了,導播坐在車里對著屏幕指揮,告訴攝像師要什么畫面和切什么畫面。攝像師按導播意圖進行配合。我們看到攝像師頭上都戴著耳麥,那就是與導播的聯絡工具。
與此同時,坐在導播旁邊的導播助理也忙個不停,她的面前放著4部手機,她的任務是監看幾大視頻平臺和木作中華手機臺的播出效果,包括畫面、聲音以及網友的反饋信息。這可是4個平臺同步直播啊。
第一場直播,鄭州桃花峪,3月31日下午2點至3點。
第二場直播
4月1日上午是第二場直播,地點是西峽縣國木博物館的第二倉庫和總部基地。從鄭州桃花峪到西峽縣,高速要跑3個半小時。結束了昨天下午的第一場直播后,我們馬不停蹄的趕往西峽。
第二場直播的第一個場地是第三倉庫,這里也存放著一部分金絲楠陰沉木。第三倉庫對個過了馬路就是國木博物館的總部基地,早已有交警等在馬路邊,見“大部隊”走過來,交警馬上斷路,為的是讓研習考察人員能安全的在國木博物館總部大門口合個影。
本次研學考察來了許多重量級人物,木工委邀請了國內文化、旅游、林業、木材、文物、考古、鑒定、古建、木器、行業、傳媒等各方面代表性的領導和專家共同參與。為什么邀請這么多的代表性人物呢?這就說到李諭先生的另一方面收藏了。
我們來到這里可以看到百余件出土古器物,這些古器物的特點在于,它們都是木質的,而且基本上都是楠木材。大到40多米長的古水渠,還有5米多長的古獨木舟,更有一些不知道用途的器物,等著考古和文物專家們給個說法。此外,那套金絲楠的古木屋也十分吸引人的眼球。
北京故宮博物院著名古建專家李永革老師還特意登著梯子,查看“大清雍正”的年款。最有意思的是,領導專家們圍坐在曲水流觴的古沉木前歇息品茗,一邊聽著著名豫劇表演藝術家演唱,真是“很河南”啊。
第二場直播4月1日上午9點20到11點結束。
第三場直播
4月2日上午的直播是在內鄉縣,考察的是內鄉官衙博物館,側重官衙博物館的古建筑。
西峽到內鄉近60公里,直播車先于研學考察人員來到博物館。而此時,內鄉縣領導已在高速路出口迎接研學考察的車隊了。
內鄉縣衙博物館可不尋常,它距今七百多年了,是國內現存最完整的古代縣衙。大家先是聽博物館講解員邊走邊講,接下來看了兩場別具特色的演出。古建專家李永革曾參與過官衙博物館的開館驗收,因此,對官衙博物館的古建筑比較熟悉,大家就聽他講解官衙古建的特點。
博物館里還有一些家具,可能是從民間搜集來的,但基本上是老物件兒。著名古典家具專家張德祥先生便結合這些古家具現場教學,把游客們都吸引過來了。
官衙博物館夠大,占地2萬多平方米,我們的導播車停在外面的停車場,導播和導播助理坐在車里指揮,她們距離攝像師直線距離五、六百米之遙,好在我們的對講設備功能強大,導播的指令能夠順利傳達到前方攝像師的耳麥里。
第三場直播從上午9點開始,11點30分結束。
結尾
本次研學考察歷時3天,橫跨中原大地:鄭州到西峽,西峽到內鄉,內鄉到南陽,南陽東站乘坐高鐵各自返回。專家們大多來自北京,也有的來自鄭州和海南。而學員們則來自重慶、內蒙、山東、河北、河南、北京等好幾個省市。
研學考察內容以李諭先生的收藏為主,兼顧古建和古家具。大家一致反映,收獲甚大。
4月3日,我們圓滿完成了3場直播任務,直播團隊與直播車從河南安全返回北京。